在「加工食品真的不健康?現代人必懂 4 種加工食物,遠離這些才健康!」一文有提到,並非所有加工食品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,但若食物已經高度加工到失去營養、含有多種人工添加物,便屬於「超加工食品」,應避免過量攝取。
超加工食品不僅高糖、高油、高鈉,更可能隱藏多種化學成分,長期大量攝取容易對健康造成負擔,也難以維持理想體態。今天 Zoe 營養師想帶你深入了解「超加工食品」的特徵,教你三餐在外如何避開這些陷阱,不僅減少身體負擔,也更容易維持理想體態。
文章目錄
超加工食品是什麼?先認識 NOVA 食品分類
超加工食品(Ultra-processed foods)一詞源自「NOVA 食品分類系統」,該系統為目前全球最廣泛採用的食品分類方法,將食品和飲料依照加工性質、程度和目的分成以下 4 類:
食品類型 | 介紹 | 常見食品範例 | |
---|---|---|---|
第一類 | 未加工食物 | 植物或動物的可食部分。 | 新鮮蔬果、澱粉根莖類、真菌、生鮮肉類、蛋、牛奶(已殺菌)等 |
最低限度加工食物 | 經乾燥、研磨、殺菌、冷藏等處理,確保食品本身安全可食,或提升食用便利性。 | 冷凍或乾燥的蔬果、奶粉、小麥粉、燕麥片、玉米粉、乾燥香料(胡椒、丁香、肉桂)、無添加糖的茶與咖啡等。 | |
第二類 | 加工烹飪的原料 | 從天然食品或自然界中透過壓榨、研磨、粉碎、精製等過程提取的「配料」,通常不會單獨食用。 | • 油品:橄欖油、大豆沙拉油、椰子油、豬油、奶油等 • 調味料:鹽、蔗糖、蜂蜜、楓糖等 • 由植物提取的澱粉,如:玉米澱粉、木薯澱粉 |
第三類 | 加工食品 | 結合第一類和第二類食材,經過各種保存或烹調方式,製作而成的食品。 | 新鮮麵包、罐頭、醃漬類、調味堅果、起司、發酵酒精飲品(如啤酒、葡萄酒) |
第四類 | 超加工食品 | 由食品提取物與各種人工添加物,經工業加工製成的食品。 | 包裝零食、速食、冷凍食品、含糖飲料、能量飲料、加工肉品、泡麵、即溶湯品、甜點、早餐甜麥片(如含糖玉米片、穀物棒)、配方奶粉等 |
什麼是「超加工食品」?與其他加工食品有何不同?
根據上述定義,超加工食品的主要指有經過「高度添加」與「多重工業處理」的食品。製造商為了增加口感、顏色、保存期限或風味,往往會額外添加大量糖、鹽、油,以及色素、香料、防腐劑等多種化學成分。且當食物經過氫化、水解、預炸、模塑等加工程序後,原本的食材結構及大部分營養都已流失,最終製成的食品可能熱量偏高、飽足感卻不佳,造成健康危害,也讓體態難以維持。
相較之下,只經簡單加工處理的食品,像是無調味堅果、蜂蜜與清淡調味的外食,只做必要的保存與天然調味處理,不會過度添加多餘配方,仍保留大部分的食材原貌與營養價值。因此真正需要控制的,是「超加工食品」的攝取量,飲食選擇盡量避開高度工業加工、配方複雜的食品,才是守護健康的關鍵。
超加工食品如何危害健康?營養缺失、成癮性與疾病風險
超加工食品除了缺乏食物本身的營養,長期攝取也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,具體包括以下 3 點:
1. 低營養價值,影響身體機能
為了增添口感與風味,超加工食品常含有精緻澱粉、精緻糖、不健康的脂肪(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)和鹽,卻缺乏膳食纖維、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素。長期食用容易營養不均,影響身體健康。
(你可能想知道:【認識六大類食物】營養價值、份量及食物推薦,均衡規劃每日飲食)
2. 容易上癮、過度攝取熱量
你是否也有對甜點上癮,或是常常克制不住打開零食?有研究提到,超加工食品在研發時,會透過創造「極樂點(Bliss Point)」 ,也就是食品科學家會透過不斷調整糖、鹽、油脂等成分的「黃金比例」,來大幅提升食物的口感與味覺刺激,再搭配繽紛包裝設計與密集行銷,促使大量多巴胺分泌,讓人容易忽略身體的飽足訊號,不自覺攝取過量。
此外,由於上述製程添加大量高油脂與精緻澱粉,導致超加工食品的熱量極高,如烘焙產品每 100 克可達 225~275 大卡,能量棒甚至高達 350~400 大卡,餅乾、洋芋片等零食則可能高達 400~500 大卡,吃完一份就相當於一餐的熱量,容易導致每日熱量盈餘,讓體態難以維持。
3. 含有多種化學添加物
除了防腐劑、抗氧化劑和穩定劑等加工食品中常見的添加劑外,超加工食品還添加了用於模仿或增強食品風味的人工添加物,如人工色素、香精等,雖然少量攝取尚在安全標準規範,但長期、大量食用仍可能加重身體負擔,並提升罹患特定疾病的風險。
如何遠離超加工食品威脅?教你 3 招避開外食陷阱
我們的日常飲食充滿各種方便選擇,超加工食品隨手可得,就連許多標榜「高纖」、「低脂」的食品,也可能含有大量精緻糖與人工添加物,實際上仍屬於超加工食品。如果你也想吃得更健康,避免落入這些健康陷阱,以下提供 3 個實用方法,幫助你學會辨識超加工食品:
1. 選擇原型食物
在外用餐優先選擇以新鮮蔬果、五穀雜糧、鮮肉、魚類等原型食物製成的新鮮餐點,並以「簡單烹調」為原則,挑選清蒸、燉煮、滷方式處理的餐點,少吃酥炸、重口味醬汁。
2. 學會辨識食品標示
購買時先查看食品成分表,成分排序表示含量多寡,若看到糖、鹽或油在前幾位,或是整體看起來含有多種食品添加物,表示產品經過高度加工。一般來說,若成分表含有多種甜味劑(果糖、麥芽糊精、葡萄糖漿、山梨糖醇)或防腐劑、人工香精、色素等,便有高度機率為「超加工食品」。
(你可能會想知道:食品添加物有害嗎?營養師帶你正確認識用途,分享 3 招減輕身體負擔)
3. 認明 A.A. 無添加驗證,選擇安心產品
國際上設有公正第三方機構 A.A. 無添加協會,協會的主要理念是把關食品純淨度,減少不必要的化學添加物,讓消費者有更多的安心食品選擇。產品需經過協會嚴格審核,符合各項標準後才能獲頒 A.A. 無添加認證標章。
因此若覺得成分標示很難識別,不確定添加物多寡,可優先選擇包裝上印有 A.A. 無添加認證標章的食品,減少攝取不必要的化學成分,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。
相信透過以上介紹,你已經學會辨識超加工食品的技巧。雖然生活忙碌、健康的外食選擇有限,但只要懂得辨識好的食物來源,就是邁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。
VITABOX ® 堅持天然營養,拒絕化學添加

VITABOX® 堅持以純粹營養與科學認證配方,給你更天然的日常保養選擇:
- 天然食物營養精華:使用專利認證的天然原料,接近原型食物的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。
- 9 成產品通過 A.A. 無添加認證:經第三方專業機構嚴格把關,產品無添加人工香料、色素、防腐劑等化學成分。
- VITASYNERGY® 營養加乘配方:結合天然配方與食物協同效應,有效強化營養吸收效果。
延伸閱讀:
參考資料:
- Monteiro CA, Cannon G, Moubarac JC, Levy RB, Louzada MLC, Jaime PC. The UN Decade of Nutrition, the NOVA food classification and the trouble with ultra-processing. Public Health Nutr. 2018;21(1):5-17. doi:10.1017/S1368980017000234
- Chadha M, Shukla R, Kumar Tiwari R, Kumar Dubey D, Singh K. Impact of Ultra-Processed Foods on Food Sustainability: Exposure Assessment and Health Implications. Recent Adv Food Nutr Agric.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4, 2024. doi:10.2174/012772574X327683240910063234
- Martini D, Godos J, Bonaccio M, Vitaglione P, Grosso G. Ultra-Processed Foods and Nutritional Dietary Profile: A Meta-Analysis of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s. Nutrients. 2021;13(10):3390. Published 2021 Sep 27. doi:10.3390/nu13103390
- Monteiro CA, Cannon G, Levy RB, et al. Ultra-processed foods: what they are and how to identify them. Public Health Nutr. 2019;22(5):936-941. doi:10.1017/S13689800180037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