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超加工食品是什麼?營養師教你這 3 招,遠離外食健康陷阱

2025-02-11

超加工食品是什麼

在「加工食品真的不健康?現代人必懂 4 種加工食物,遠離這些才健康!」一文有提到,並非所有加工食品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,但若食物已經高度加工到失去營養、含有多種人工添加物,便屬於「超加工食品」,應避免過量攝取。

超加工食品不僅高糖、高油、高鈉,更可能隱藏多種化學成分,長期大量攝取容易對健康造成負擔,也難以維持理想體態。今天 Zoe 營養師想帶你深入了解「超加工食品」的特徵,教你三餐在外如何避開這些陷阱,不僅減少身體負擔,也更容易維持理想體態。

超加工食品是什麼?先認識 NOVA 食品分類

從 NOVA 食品分類系統,認識超加工食品定義

超加工食品(Ultra-processed foods)一詞源自「NOVA 食品分類系統」,該系統為目前全球最廣泛採用的食品分類方法,將食品和飲料依照加工性質、程度和目的分成以下 4 類:

食品類型 介紹 常見食品範例
第一類 未加工食物 植物或動物的可食部分。 新鮮蔬果、澱粉根莖類、真菌、生鮮肉類、蛋、牛奶(已殺菌)等
最低限度加工食物 經乾燥、研磨、殺菌、冷藏等處理,確保食品本身安全可食,或提升食用便利性。 冷凍或乾燥的蔬果、奶粉、小麥粉、燕麥片、玉米粉、乾燥香料(胡椒、丁香、肉桂)、無添加糖的茶與咖啡等。
第二類 加工烹飪的原料 從天然食品或自然界中透過壓榨、研磨、粉碎、精製等過程提取的「配料」,通常不會單獨食用。 • 油品:橄欖油、大豆沙拉油、椰子油、豬油、奶油等

• 調味料:鹽、蔗糖、蜂蜜、楓糖等

• 由植物提取的澱粉,如:玉米澱粉、木薯澱粉
第三類 加工食品 結合第一類和第二類食材,經過各種保存或烹調方式,製作而成的食品。 新鮮麵包、罐頭、醃漬類、調味堅果、起司、發酵酒精飲品(如啤酒、葡萄酒)
第四類 超加工食品 由食品提取物與各種人工添加物,經工業加工製成的食品。 包裝零食、速食、冷凍食品、含糖飲料、能量飲料、加工肉品、泡麵、即溶湯品、甜點、早餐甜麥片(如含糖玉米片、穀物棒)、配方奶粉等

什麼是「超加工食品」?與其他加工食品有何不同?

根據上述定義,超加工食品的主要指有經過「高度添加」與「多重工業處理」的食品。製造商為了增加口感、顏色、保存期限或風味,往往會額外添加大量糖、鹽、油,以及色素、香料、防腐劑等多種化學成分。且當食物經過氫化、水解、預炸、模塑等加工程序後,原本的食材結構及大部分營養都已流失,最終製成的食品可能熱量偏高、飽足感卻不佳,造成健康危害,也讓體態難以維持。

相較之下,只經簡單加工處理的食品,像是無調味堅果、蜂蜜與清淡調味的外食,只做必要的保存與天然調味處理,不會過度添加多餘配方,仍保留大部分的食材原貌與營養價值。因此真正需要控制的,是「超加工食品」的攝取量,飲食選擇盡量避開高度工業加工、配方複雜的食品,才是守護健康的關鍵。

超加工食品如何危害健康?營養缺失、成癮性與疾病風險

超加工食品除了缺乏食物本身的營養,長期攝取也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,具體包括以下 3 點:

1. 低營養價值,影響身體機能

為了增添口感與風味,超加工食品常含有精緻澱粉、精緻糖、不健康的脂肪(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)和鹽,卻缺乏膳食纖維、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素。長期食用容易營養不均,影響身體健康。

(你可能想知道:【認識六大類食物】營養價值、份量及食物推薦,均衡規劃每日飲食

2. 容易上癮、過度攝取熱量

超加工食品會透過大量調味、精緻外型讓人不自覺攝取過量

你是否也有對甜點上癮,或是常常克制不住打開零食?有研究提到,超加工食品在研發時,會透過創造「極樂點(Bliss Point)」 ,也就是食品科學家會透過不斷調整糖、鹽、油脂等成分的「黃金比例」,來大幅提升食物的口感與味覺刺激,再搭配繽紛包裝設計與密集行銷,促使大量多巴胺分泌,讓人容易忽略身體的飽足訊號,不自覺攝取過量。

此外,由於上述製程添加大量高油脂與精緻澱粉,導致超加工食品的熱量極高,如烘焙產品每 100 克可達 225~275 大卡,能量棒甚至高達 350~400 大卡,餅乾、洋芋片等零食則可能高達 400~500 大卡,吃完一份就相當於一餐的熱量,容易導致每日熱量盈餘,讓體態難以維持

3. 含有多種化學添加物

除了防腐劑、抗氧化劑和穩定劑等加工食品中常見的添加劑外,超加工食品還添加了用於模仿或增強食品風味的人工添加物,如人工色素、香精等,雖然少量攝取尚在安全標準規範,但長期、大量食用仍可能加重身體負擔,並提升罹患特定疾病的風險。

如何遠離超加工食品威脅?教你 3 招避開外食陷阱

我們的日常飲食充滿各種方便選擇,超加工食品隨手可得,就連許多標榜「高纖」、「低脂」的食品,也可能含有大量精緻糖與人工添加物,實際上仍屬於超加工食品。如果你也想吃得更健康,避免落入這些健康陷阱,以下提供 3 個實用方法,幫助你學會辨識超加工食品:

1. 選擇原型食物

在外用餐優先選擇以新鮮蔬果、五穀雜糧、鮮肉、魚類等原型食物製成的新鮮餐點,並以「簡單烹調」為原則,挑選清蒸、燉煮、滷方式處理的餐點,少吃酥炸、重口味醬汁。

2. 學會辨識食品標示

購買時先查看食品成分表,成分排序表示含量多寡,若看到糖、鹽或油在前幾位,或是整體看起來含有多種食品添加物,表示產品經過高度加工。一般來說,若成分表含有多種甜味劑(果糖、麥芽糊精、葡萄糖漿、山梨糖醇)或防腐劑、人工香精、色素等,便有高度機率為「超加工食品」。

(你可能會想知道:食品添加物有害嗎?營養師帶你正確認識用途,分享 3 招減輕身體負擔

3. 認明 A.A. 無添加驗證,選擇安心產品

選擇帶有無添加認證的食品,可減少食品添加物攝取量

國際上設有公正第三方機構 A.A. 無添加協會,協會的主要理念是把關食品純淨度,減少不必要的化學添加物,讓消費者有更多的安心食品選擇。產品需經過協會嚴格審核,符合各項標準後才能獲頒 A.A. 無添加認證標章

因此若覺得成分標示很難識別,不確定添加物多寡,可優先選擇包裝上印有 A.A. 無添加認證標章的食品,減少攝取不必要的化學成分,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。

相信透過以上介紹,你已經學會辨識超加工食品的技巧。雖然生活忙碌、健康的外食選擇有限,但只要懂得辨識好的食物來源,就是邁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。

VITABOX ® 堅持天然營養,拒絕化學添加

VITABOX® 堅持以天然營養打造成分純淨的無添加保健食品

VITABOX® 堅持以純粹營養與科學認證配方,給你更天然的日常保養選擇:

  • 天然食物營養精華:使用專利認證的天然原料,接近原型食物的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。
  • 9 成產品通過 A.A. 無添加認證:經第三方專業機構嚴格把關,產品無添加人工香料、色素、防腐劑等化學成分。
  • VITASYNERGY® 營養加乘配方:結合天然配方與食物協同效應,有效強化營養吸收效果。
邀請你,一同認識我們的「天然無添加主張」

延伸閱讀:

加入VITABOX®️官方LINE,營養師將分享更多超加工食品知識

作者介紹

本文作者:VITABOX® 專欄作者 Rebecca
本文專家:VITABOX® 營養師 Zoe

VITABOX®️營養師Zoe

【關於本文專家 Zoe】

現職:保健食品營養師

專長:疾病營養、健康內容教育、臨床疾病營養、預防醫學營養、營養及食品等相關文獻研究

經歷: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士、知名食品公司、人氣營養諮詢顧問中心、健康講座講師

介紹:健康需要精準投資, 營養就是關鍵項目。 面對保健風氣興盛,網路廣告代言亂象、衛生食安事件頻傳成為隱憂,而我們相信透過專業醫學知識的傳遞,能幫助你拿回自主權,追求健康沒有捷徑,但每一次聰明的選擇,都能使你和健康更貼近。

VITABOX®️專欄作者Rebecca

【關於本文作者 Rebecca】

本文作者 Rebecca 保健食品顧問畢業於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,擅長精神疾病營養調理、功能醫學營養、疾病營養調理。

VITABOX® 維他盒子集結各方保健營養菁英,由專業藥師、營養師、生化博士組成,專注研製「全天然無化學添加配方」。
我們正在進行一場「天然保健的革命」,並實現在 VITABOX® 維他盒子的每一項產品中,做出最安心有效的保健食品,為你把關一輩子的健康。

認識維他盒子品牌願景理念
營養保健知識編輯作者介紹

參考資料: